极光新闻:技术护航种植 农户受益良多
2025-10-10“一增两减”,增的是密度、减的是农药化肥,核心就是“科学种地”。钱春荣一次次算账、一遍遍示范,帮农户跳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的误区,走节本增效的路子。施肥问题刚落地,钱老师又马不停蹄转至新地块,针对农户大垄密植的困惑展开指导。
“一增两减”,增的是密度、减的是农药化肥,核心就是“科学种地”。钱春荣一次次算账、一遍遍示范,帮农户跳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的误区,走节本增效的路子。施肥问题刚落地,钱老师又马不停蹄转至新地块,针对农户大垄密植的困惑展开指导。
院企联手,既能让科研成果更快的落地,也能让高蛋白玉米这一特色产业,在黑龙江扎得更深、走得更远。正值玉米新品种测产之际,钱春荣一边回望科研来路,一边赶赴田间为农民解施肥之困,力求良种配良法。
一位在玉米领域坚守二十多年,把实验成果变成农民田间地头丰收密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钱春荣。眼下秋收正忙,她也忙着对今年试种的玉米品种开展测产。
最近,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试验田里,超级稻品种“龙粳3024”传来喜讯,亩产屡创新高。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几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接力耕耘、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今年,黑龙江省向粮食生产“二十二连丰”全力冲刺。省农科院以科技为核心引擎,从品种选育到技术推广,用实打实的创新成果,助力粮食单产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这段时间,齐齐哈尔种植户王丽智经常一天几趟地往自家玉米地跑,今年的预估产量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按照玉米每斤8毛钱的收购价计算,今年王丽智家每亩地能多收400元。这份增收源于省农科院的“定制服务”:从种子选用,到密度种植,再到水肥一体化,...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科技包联服务团在铁力市年丰乡靠山村项老八农场帮建1000亩虾稻共作单产提升示范田。针对当地原有品种产量低、易倒伏问题,农业科技人员推荐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绥粳103,目标亩产为570公斤。此外,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聚焦虾稻共作模式,提供不影响小龙虾生存的专属施肥管理指导,为特色产业赋能,为小粒米种植推荐适配品种。服务团依据水稻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金秋时节,龙江大地稻谷飘香、玉米金黄、大豆摇铃,广袤田野间正上演着科技赋能农业的丰收图景。继成合作社大豆的单产提升,离不开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为桦川县量身定制的技术“配方”。他们将选种、播种、植保作业等关键节点串珠成链,让农民“照方抓药”。科技的光芒,在宝清县的水稻田中也是熠熠生辉。丰收时节,收割机一路推进,稻穗尽数归仓。庄稼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植保支撑。在省植检植保站,全国唯一覆盖全省的病虫害监测网肩负侦察兵职责,...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