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龙江冬日设施农业“棚”勃发展
2024-12-20作为祖国最东、最北的省份,冬日里的黑龙江已是一片冰天雪地,可就是在这理应开启“冬闲”模式的档口,一部分农户却比往日更加忙碌:酸甜可口的草莓、绿油油的盆栽蔬菜、明艳动人的蝴蝶兰……这些产自我省本地设施大棚中的各色产品,正在或将要源源不断地涌入冬日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一棵草莓实现科技赋能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镇的张胖草莓采摘园中,负责人张立元正带着工人们一起在大棚里查看草莓长势。这里的草莓秧叶片嫩绿喜人,...
作为祖国最东、最北的省份,冬日里的黑龙江已是一片冰天雪地,可就是在这理应开启“冬闲”模式的档口,一部分农户却比往日更加忙碌:酸甜可口的草莓、绿油油的盆栽蔬菜、明艳动人的蝴蝶兰……这些产自我省本地设施大棚中的各色产品,正在或将要源源不断地涌入冬日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一棵草莓实现科技赋能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镇的张胖草莓采摘园中,负责人张立元正带着工人们一起在大棚里查看草莓长势。这里的草莓秧叶片嫩绿喜人,...
12月8日至9日,黑龙江省肉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2024年度总结会暨肉牛产业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办。会议汇聚行业专家的智慧,共同推动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促发展,加强合作谋破局”为主题。当前,我国肉牛产业面临巨大困难与挑战,国内肉牛价格走低,国内牛肉产能、进口牛肉总量却在持续增长,对肉牛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
“园艺老师讲100句话,我要是能记住50句,收成就能比别人好不少。”黑龙江省富锦市大榆树镇庆胜村村民郑成海日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会反复观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老师的讲座视频。每看一次回放,他都能从中汲取新知识和经验。当前,富锦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变革:创新大蒜套种大豆模式,在温室里培育种类丰富的果蔬,高效利用水稻育秧棚,升级果品产业……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的助力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富锦落地,...
11月27日,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下称省农产品加工体系)成果对接交流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进行了技术成果推介、科企对接交流、体系年度工作总结等环节,省农产品加工体系各岗位专家和16家省内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技术成果推介环节“干货”满满。来自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展示了谷物杂粮、食药同源、森特食品、寒地特色浆果、蛋制品等近10项食品加工技术及成果。...
记者11月20日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获悉,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优质抗逆水稻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创制了一批优异水稻新种质,进一步拓宽了黑龙江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出“松粳60”“绥粳309”“龙粳1718”等新品种,提升了寒地水稻育种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粳稻大省,黑龙江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年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水稻育种创新团队,...
记者20日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下简称省农科院)获悉,该院自育水稻品种“绥粳18”日前完成第三次成果转化,累计转化4765万元,贡献水稻414亿公斤,为稻农创收119.5亿元。至此,“十四五”规划实施4年来,该院共转化科技成果9465项、累计6.16亿元。“龙粳31”是2001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大品种一直以来,省农科院始终锚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全力推动“创新链”同“产业链”之间要素流动,...
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孕育出的一粒粒良种,让中国饭碗里装的粮食量更足、质更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历经11年,不仅突破了对大豆种植普遍面临的根腐病和包囊线虫病,还强化了其抗倒伏和耐盐碱等特性。作为适合大垄密植的高油品种,“黑农531”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现代推广目标,去年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亩,全国排名第七。不只是大豆,黑龙江水稻的增产也离不开龙江良种。“龙粳31”是目前全国种植使用量最多的水稻品种。...
“辽宁阜新市大豆实测单产突破每亩340.54公斤!”“内蒙古通辽市玉米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1247.22公斤!”秋收时节,丰收的喜讯从各地传来,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显著,重点地区的大豆、玉米大面积单产记录不断被刷新。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推广体系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农技指导、完善社会化服务等举措积极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夯实了全年粮食丰收基础,也让秋粮丰收的成色更足、...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