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8月11日,第二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学术期刊发展推进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此次大会聚焦“绿色高效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主题,汇聚产学研力量,推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与生物育种领域协同创新。会议设有院士和特邀专家报告,全国农学院院长论坛,科技小院论坛,生物育种、植物保护、园艺植物、作物育性与杂种优势论坛,作物智能育种与新品种审定政策报告,青年学者报告,国际期刊发展报告等板块,114位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领导、院士、专家作精彩报告,45位研究生通过短报告和墙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翟虎渠,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孙传范,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付强,大会主席、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迟宝旭,大会主席、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宇辉,河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宋亚伟,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尹胜等出席。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指出,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病虫害威胁等挑战交织叠加,加快培育高产、优质、抗逆、高效的作物新品种,成为各国农业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表示,当前,全球种业竞争空前激烈,生物育种技术日新月异。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端牢“中国饭碗”、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支撑。本次大会的召开,正是汇聚智慧、凝聚共识、协同攻关,共同应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平台。
黑龙江因横跨六大积温带、黑土地面积占全国56.1%,成为育种“天然试验场”。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宇辉表示,将推动育种从“经验”向“智慧”、“产量优先”向“量质并重”、“实验室”向“推广应用”转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孙传范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加大生物育种支持力度,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等专项,培育突破性品种,保障种源自主可控。当前,“大肥大水求高产”模式难以为继,大会主题契合产业转型需求。
本次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黑龙江大学、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共同主办,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云仓农投(海南)农业科技产业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伊犁师范大学等24家单位共同承办。
与此同时,第一届国际学术期刊发展推进会同期召开,共同见证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Originality(中文名《原创》)创刊,推动中国科技成果更好地走向世界。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