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10月8日至14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高粱育种团队在副所长姜艳喜研究员的带领下,赴新疆石河子、库尔勒、阿克苏等多地开展高粱夏播种植专项调研。该团队选育的龙杂22、龙杂25等极早熟高粱品种,在新疆冬小麦、孜然收获后的夏播种植中表现优异,配套栽培技术模式已日趋成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年起,新疆地区就启动了夏播复种早熟高粱适应性试验。试验过程中,我院科研人员创新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结合全程机械化种植,构建起全程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经过三年的持续优化与推广,截至2025年,该种植模式下的高粱种植面积已近8万亩,大面积实收平均亩产稳定在60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更是突破750公斤。成功破解了新疆地区复播缺乏高效作物、土地季节性闲置等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为提升区域农业生产效益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龙杂22、龙杂25等极早熟高粱品种具备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突出优势,能够充分适配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与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深度融合后,品种产量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当地种植户在冬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该系列高粱品种,可实现一年双收,每亩增收幅度超过500元,显著提升了种植收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技站负责人表示,“冬小麦-早熟高粱”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既保障了国家口粮安全,又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望成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及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新亮点。同时,利用闲置土地种植高粱,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改良盐碱地土壤均具有积极作用。

调研期间,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高粱团队还与新疆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单位,以及当地种植大户、粮食收购企业、酒企供应商等召开技术交流会,成功搭建起“科研-推广-种植-收购-加工”全产业链融合合作平台。各方一致认为,极早熟高粱在新疆复播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已明确将该种植模式纳入2026年重点推广项目。此次跨地区农业合作,充分彰显了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高粱团队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的科研精神,在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业协同合作,助力“小杂粮”实现“大发展”,为推动我国跨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成功范例。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