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朱龙付副院长赴齐齐哈尔调研科技包联与科技增粮工作进展

2025-07-07

7月2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朱龙付率队前往齐齐哈尔市,开展科技包联与科技增粮工作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深入考察当地相关工作成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粮食安全筑牢科技根基。

在实地考察环节,调研组聚焦示范区建设与技术应用情况。首站来到富裕县繁荣乡林茂村千亩大豆示范区,朱龙付副院长一行认真听取了大豆研究所的技术汇报,详细了解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该示范区的应用效果,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究。

随后,调研组前往依安县先锋乡半道屯玉米示范区,考察了黑龙江省鹏程生化有限公司3000亩玉米种植基地。在这里,重点调研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生产模式。朱龙付强调,示范区要发挥引擎作用,加快推动技术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迈进,让先进技术能在更广泛的区域得到应用。

在依安县,调研组还实地走访了四区轮作老园区及依安为农服务中心,深入了解科技增粮项目在品种筛选、技术培训以及助农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全面掌握科技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赋能情况。

科技赋能为粮食安全根基的筑牢提供了有力支撑。齐齐哈尔分院在调研中汇报了科技包联与增粮的核心成果。在体系化布局上,联合 7 家单位组建了145人专家团队,在8个县区建立作物鉴选区16个、高效生产样板田9个,其中玉米10720亩、大豆765亩、水稻250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体系。精准化服务上,上半年开展线下技术指导400余次,线上培训覆盖2900余人次,发布科普视频24个,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技术支持。应急化响应上,针对雹灾、药害等情况开展灾后技术指导8次,成功挽回了农民的经济损失。朱龙付副院长对科技包联工作成效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构建“三位一体”长效服务机制。他指出,要深化“专家 + 技术人员 + 农户”联动机制,加强苗期至收获期的全周期技术护航。重点突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及灾害应急补救等环节,将示范田经验转化为区域生产力,全力守好农民的“钱袋子”和“粮袋子”。

此次调研为齐齐哈尔地区科技包联和科技增粮工作明确了方向。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克山分院及相关研究所申惠波、杨广东、王峰等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