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锚定科技前沿 筑牢稳产根基
小小的甜瓜幼苗在塑料膜的保护下刚刚萌芽,整齐的秧苗如同被精心编排的诗行,每一行都有一个小标牌注明他们的品种名称、特性等内容。在大庆分院的甜瓜育种大棚里,科研人员正忙着冷棚甜瓜育种材料定植。面对昼夜温差大、土壤墒情复杂的挑战,团队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为幼苗打造优质生长环境。
龙江大地上既有被誉为“耕地大熊猫”的黑土资源,也有大面积盐碱地。保护黑土、改良盐碱地的“农科方案”,正让黑土持续稳产、盐碱地向“丰产粮仓”逐渐蜕变。
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主力单位,黑龙江省黑土利用保护研究院土壤微生物创新团队李伟群、检测中心主任刘颖等科研人员假期坚守岗位,收获了“土壤样品制备流转进度达89.88%,完成国库样品超25万个”的显著成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苏打盐碱土“上下连排”消障提质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于洪久深入肇东盐碱地一线,踩泥踏土采集样品,用脚步丈量科研初心。
与此同时,种业攻关同步加速。牡丹江分院实验室里,食用菌团队钻研拮抗实验与野生菌栽培,经济作物团队开展马铃薯试管苗扩繁;温春基地果树育苗棚内,育种工作全面推进;水稻试验基地育秧大棚里,科研人员在青秧间忙碌,为“中国种子”筑牢根基。畜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学科带头人刘娣研究员的带领下,抢前抓早,积极开展研讨交流,谋划助力产业发展,用坚守和付出践行着科研工作者的使命。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同样离不开农机与农艺方面的创新。“机油三滤按时换,螺丝松紧每周看,遇障先停再查线,安全生产保丰年!”这是省农机院牡丹江分院编写的农机维护要点顺口溜。作为试验田上的“主角”,新型旋耕机展开了自己的“实力秀”,让秸秆地块整地效率倍增,彻底告别“卡脖子”烦恼。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农艺耕作与智慧农业研究室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调整农机轮距,为春耕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园艺分院旱黄瓜研究室科研人员李岩带领团队采用“分苗-控温-促根”一体化技术,缩短缓苗期,为后续“龙园翼剑”等自主选育黄瓜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老一代科研人员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年轻一代积极学习、勇于创新。”像玉米研究所科研团队一样,团结协作的力量让千千万万的科研工作者用劳动诠释“把饭碗端稳”的使命,田间地头是“实验室”,农机轰鸣是“伴奏曲”,沾泥的鞋袜是“战甲”,汗湿的衣襟是“勋章”。这个“五一”,他们以科技力量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粮”的底气更足、“龙江熟”的成色更亮。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