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正文

农业信息经济学

作者:遥信所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5-20

 (一)学科简介

农业信息经济学创建于2017年,是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之一,我院2015年将原内设机构的农经中心职能和人员划归原信息中心,开始了以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交叉融合研究。2019成为院重点学科,2021年以满分的考核业绩,农业信息经济学科成为我院3个获得100分团队之一。

1. 主要工作任务

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和区域经济评价,建立智力型学科体系,为政府、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服务;建立农业大数据集成服务和多媒体数据平台,拓展延伸“天地空”一体化农情监测技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重要环节的应用,为全省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2. 科研方向

围绕宏观农业、农业技术经济和农业产业经济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推动我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各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农业信息数据采集、资源整合与共享、个性化与精准化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面向全省提供文献资源、网络集成、咨询建议、信息传播等服务。

3. 学术地位

在全国、全省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拥有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黑龙江分中心、国家一级查新工作站黑龙江分站、全国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是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中国农学会监测预警分会、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3个国家级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建有黑龙江省农科院博士后工作站农业信息及农业经济分站;团队成员获批数字农业、蔬菜、果树、马铃薯、南瓜、蚕蜂6个体系岗位专家;属我院唯一在农业经济、数字农业、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研究的专业学科。

(二) 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

黄峰华,1971年生,硕士,正高级农艺师,学科带头人,农业经济与知识服务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南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经济岗位专家,黑龙江大豆协会理事。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49项目(主持13项),获省、部级奖5项,地厅级奖5项,行业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著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提交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合理化建议5份,其中1份获省长签批;主笔及参加发表论文48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编著12部。

   张海峰,1980年生,学士,副研究员,学科后备带头人,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物联网建设、农业软件研发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研发遥信通物联网监控系统、遥信通畜牧环境监测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筹软件及数据库十余项;授权专利及软著20余项;发表文章10余篇;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郑妍妍,1981年生,硕士,副研究员,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所长,学科后备带头人,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委员,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数据监测团队首席科学家,黑龙江省蔬菜协同创新体系经济岗主任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省外国专家项目、院创新工程课题等项目9项;获省软科学各类奖项12项;授权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6项;主编及副主编论著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