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9月1日,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镇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观摩会,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团队选育出的“中龙粳4号”“中龙粳10号”等国审水稻品种长势喜人。同一日,由该团队主持、通过科企联合研发的国产水稻固相育种芯片“中龙粳20K”正式发布。
田间观摩
这两场活动的同步举行并非偶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国民解释说,田间观摩会上展示的水稻正是他们团队采用“两砍一鉴”选育方法设计培育的高光效水稻品种,其中“两砍”是指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砍掉直立型,在孕穗期砍掉散生型的早期决选,“一鉴”就是利用“中龙粳20K”芯片进行分子鉴定,这样通常可将水稻新品种决选工作由8年缩短到5年。
“中龙粳10号”水稻长势喜人
“您看‘中龙粳10号’,根据去年的测产数据,与底盘品种空育131相比,产量提高了42%,品质提升为一级优质米,稻瘟病抗性增强,抗倒伏性好,耐盐碱,是高产、优质、抗逆、广适性四性合一的突破性品种。”张国民进一步解释说,如今水稻新品种选育面临诸多问题,而高度集成基因检测探针的“中龙粳20K”作为基因诊断工具,可以成为水稻基因的“质检员”,对调控稻瘟病、耐冷、耐盐碱、株型、抽穗期等重要农艺性状的优异基因实现精准鉴定,是寒地稻区水稻品种的定向升级的好帮手。
“中龙粳20K”芯片
记者接过这枚芯片后端详,发现它入手较轻,大小类似常规移动硬盘,这样小小的一枚芯片为何能实现对多个基因的检测?这源于生物技术研究所十多年来在水稻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据介绍,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完成2000余份寒地水稻资源的基因型精准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后,优选高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优异基因,构建粳稻背景的“基因超市”,为域内粳稻品种的分子设计与快速改良提供了基因供体。
张国民说,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在水稻分子设计及应用的研究过程中,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质水稻新品种,2024年在不同适应种植区域内机收实测亩产均在700公斤以上,在黑龙江省南部、吉林省中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区等地进行推广示范,推动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