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一道道“产业化深谷”让无数科研成果止步不前。黑龙江以“三力协同”破题:中试平台筑牢落地支撑力,分红政策激活创新内驱力,科技金融注入转化保障力。系列报道《创新龙江三级跳》第二集,来看黑龙江如何让“三力”同频共振,帮助科研成果跳过“产业化深谷”,奔向经济主战场。
中试平台不仅是华大基因扩大生产的必经之路,还可以提供中试熟化服务,辐射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这个平台,哈工大的国产三代测序仪算法找到了“专属跑道”;哈医大二院心脑血管团队的益生菌研发已经应用到临床。
黑龙江首批备案中试熟化平台36家,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产业。今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验证中试平台项目13个,总经费超1亿元。这种大企业搭台、多方共享的模式,既给科研机构增加了便利,也让平台运营方扩大了收益。
如果说中试平台是“硬件支撑”,那科研人员绩效分配改革就是激活创新的“软件核心”。省农科院大豆育种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盯着的黑农531种子,这是团队花费十年时间育成的“金疙瘩”,2024年推广290万亩,让农民增收1.45亿斤。通过龙科转移服务中心牵线,它以1000万底价加每公斤0.2元提成的方式成功许可给了企业,可观的成果转化收益让团队成员“名利双收”。
省农科院通过优化成果转化程序,放权团队,明晰成果转化净收益,科研团队能拿七成以上,转化贡献者得10%奖励。
在产业化道路上,资金难题常让科创企业卡壳。针对轻资产、高风险的现实,黑龙江创新科技金融机制,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在哈尔滨精方电力车间里,新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可几个月前,它差点因为融资难题夭折。
企业的转机就藏在这些纸张里。作为哈尔滨电机厂改制企业,十年间,哈尔滨精方电力积累了40项专利,自主研发能力走在行业前列。面对企业扩产困境,政府服务专员上门支招: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今年上半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23.94亿元,更多像哈尔滨精方电力这样的科创企业,靠知识产权质押就能“贷”来发展资金。去年,黑龙江省还专门成立了龙江天使基金,聚焦高成长性科技项目,为潜力项目注入萌芽期资金。
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就,源于政策引导、生态培育与各方协同,正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驱动、合作为纽带的高效体系。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从要素集聚到生态重构,从跟跑追赶到位次跃升,黑龙江以系统性改革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困局,在黑土地上构建起创新驱动发展的立体坐标系。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对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重组,是对发展动能的系统性重塑。当制度创新打破体制壁垒,当要素流动突破空间局限,当价值创造超越传统边界,曾经横亘在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深谷”,必将成为创新跃迁的“跳板”。这片黑土地上正在实践的,不仅是科技与经济的“双向奔赴”,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龙江范式”。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