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近年来,大庆市依托农业资源富集、自然生态良好的先天优势做精、做细、做优、做强各类农产品,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基地建设呈现出大发展、快发 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三品”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50多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9%,获得“三品”食品标志的农产品达505 种,“三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多家,绿色农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
10月9日,来到位于肇源县大兴乡的乾绪康有机米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序地对金黄色的小米进行打袋包装。公司经理张玉军告诉记者,这批刚下线的30吨小米已全部按照订单销往杭州、上海等城市。
“我们的小米都是按照国家有机食品操作规程进行种植的,在种植过程中用的都是有机肥,人工锄草除虫,虽然投入很大但却保证了小米的原生态品质,很受南方消费者的青睐。”张玉军向记者说道。
高 投入换来的是高回报。普通小米的市场价格为每斤平均10元左右,而绿色有机小米的市场零售价已达到每斤50元。目前,乾绪康有机小米基地由过去的1000 多亩发展到现在的万亩以上,月子米、宝宝米等多个系列全部进行了绿色有机认证,形成了基地年年扩大、品牌逐年认证、订单累计增加的良性循环。
依 托地理优势和当地农民种植习惯,肇源县有机小米、杂粮近年搞得风生水起,全县近百万亩的水田也全部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种植。该县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 介绍,他们生产的绿色水稻已全部实现订单销售,由于品质提升、品牌效益凸显,平均价格较正常水稻高出20%以上,每年为农民净增收3亿多元。
肇州县位于我市第一积温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绿色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肇州镇新城村农民姚喜臣自从加入老街基种植合作社后,自家的30多亩耕地也由种植普通玉米转变为种植绿色粘玉米,不仅种植标准提高了,收入也大幅提升了。
“合作社为了打绿色品牌,与我们种植户统一签了订单,我们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粘玉米,现在每亩地的收入比原来多1400元,一年就是4万多块。”姚喜臣乐呵呵地向记者说道。
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依托农户组建了种植、养殖等四大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多亩耕地全部按照绿色标准种植,生产出的杂粮、干菜等六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现在年收入达到1亿多元,利润达到了3000多万元。
据了解,大庆市1100多万亩耕地中,有650万亩是“三品”种植基地,一亩地平均增收100元。这样算来,650万亩年可为农民增收6.5亿元。
市 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庆市的“三品”种植已经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都是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从粗放式生产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变。而各县 区也都依据各自条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同区抓住棚室建设的有利契机,扩大绿色农产品覆盖面积;杜尔伯特、林甸则依托当地的牧草、地热等 资源全力开发绿色、特色农产品。
为了保证“三品”基地的农产品名副其实,市农委每年都要对基地环境进行考核,并且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查。每年农民冬闲时,还要给农民上课,告诉他们怎样种植出合格的“三品”。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上一篇:数说“十二五”农业改革发展成就
下一篇:数说“十二五”农业改革发展成就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