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由于抵押处置难等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不太高,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常常贷款无门。从2014年3月起,“互联网+”出新招,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通过与土流网展开充分合作,一年多来,已成功发放了107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高达6100多万元。
在经过汉寿等地的试点之后,这一全新的土地金融模式有望在近年内推广到全国。
传统“农地抵押贷款”面临四大主要风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尚属新生事物,加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风险控制往往比一般抵押贷款更为复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风险。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相关规定:授权在232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这一规定应该说对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毕竟是暂时调整,而且只限试点区域,加之全国范围的土地确权还仍在进行中,抵押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核,才能规避法律风险。
二是估价风险。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这样的新业务,还没有一套专业、科学的估价方式,估价不规范,土地价值认定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风险。
三是抵押物处置风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物本身就变现困难。另外,农业非常讲究农时,只有在适当的农时对土地加以利用,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错过了农时,土地资产处置将受到影响。
四是民生风险。我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仍在建设过程中,要达到完善还需时日,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本身依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一旦抵押处置不善,就容易形成民生风险。
“土流网+”力解农地抵押贷款抗风险难
传统金融模式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领域遭遇“天花板”,但国家政策近几年对于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农业”的支持,催生了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模式。
如今,今天在湖南汉寿、安微阜阳、新疆昌吉等地,已经在孕育一种全新的农村土地金融模式,这一新模式最大亮点就在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中介机构的多方合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的四大风险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关系,任何单独一方都不能独立解决,比如说法律风险和民生风险,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完善法律条文以及监管抵押贷款的流程;而在土地评估和抵押物处置方面,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托付给有实力的、专业性的市场中介机构。
由此,多方优势互补,与银行、保险公司一起,形成由政府监督、市场第三方估价、银行出资、保险公司担保,一旦发生坏账,则依靠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快速处置变现的风险闭环。
这一全新的土地金融模式暨“土流金服”模式由国内首家土地流转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土流网首创,凭借历年土地流转交易大数据的支持以及专业化的土地评估团队,如今已经能够做到3小时核实信息,最快3天完成土地流转交易。
中国农业新闻网(2016-5-3)
http://www.farmer.com.cn/jjpd/tdlz/201605/t20160503_1203502.htm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