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9
创意农产品具有个性化、创意化、时尚化、品牌化等特点,突出创新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创意农产品蕴含的商机,也正被许多人看好,文化附加值为产品本身带来良好观感。这样的产品集产品实用性和美观性于一体,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共鸣和青睐,今后中国的农业企业家们一定会打开脑洞,让类似的创意农产品层出不穷,给自己的乃至中国的农产品带来新商机、新市场、消费新时尚。下面分享几个实际案例来帮助理解创意是如何改变农产品,并使之成为名片式的代表产品!
1茶饼+文化创意=工艺品
“龙腾四海”“三羊开泰”“灵猴拜寿”……黝黑圆润的红茶茶饼做底,刻在上面的生肖动物图案栩栩如生,龙鳞、虎纹、马尾等细节也加工精美。这些创意的茶饼近几年销量一直攀升不止。说起创意的由来与祁门特产字豆糕分不开。茶饼光秃秃的,不好看,而字豆糕上常常镶嵌着祈福迎祥的汉字,因此,祁门县塘坑源茶叶老板卢勇辉就想能不能也在茶饼上刻些图案。有了想法,他开始大胆尝试,把红茶茶饼压制成形,又请模具加工厂设计了生肖图案翻刻在茶饼上,一件茶饼工艺品就诞生了。工序并不复杂,但创意新颖,不少顾客进店都会驻足选购。茶叶是快速消费品,如今市场上推出的茶包、茶饮料等,喝完就喝完了。而茶饼可以保存多年,具有黄山本地特色,同时在茶饼上有创意图案,消费者购买后,摆放在家里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2用动漫、游戏创意武装农产品
迪士尼能开发《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海口的农业也可以开发出《热带水果总动员》,出一批如《辣椒小姐椰岛探险》《椰子小姐宝岛探案》等动漫作品,创办《辣椒公主探案乐园》等主题公园,形成产业群和乘数效应。首先以羊山地区的水果作为动漫产品的开发。政府通过有趣的动漫产品,扩大羊山果园富硒水果的知名度,再引导企业利用“企业+农户”模式,在羊山果园里建休闲宾馆,宾馆里开发富硒矿泉水洗澡、洗脚等特色养身项目,同时在永兴镇、石山镇等实生荔枝资源分布集中的区域,建立荔枝主题公园或活体博物馆,让游客在休闲的同时直接消费农产品。
随后,又开通了国内首款以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功能为基础、结合展示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魅力的真实模拟农业生产游戏电子农务网游《快乐农庄》。
用动漫游戏的方式展示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风貌,让游客在来海口之前,就用网络虚拟手段将海口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给游客,更能让游客记住、向往,使其一旦走进海口,就有去农村果园切身体验的冲动,更好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竖起品牌大旗。
3创意礼品盒,食用完后可以下象棋
选用优质的核桃,装在一个麻布袋里,就能让核桃身价翻番上涨;一个塑料收纳盒里装满16袋不同口味的干果,吃完后的盒子还能被再利用……这些山西特色农产品,经过80后创业小伙李皆宁创意的包装,并通过网络进行推销,受到消费者青睐。经过调研,李皆宁发现山西作为小杂粮基地,品类众多,特产品牌也多,但无法形成有效聚集力。目前,全国70%的地上文物在山西,丰厚的文物资源,加之山西特有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俗旅游等急需整合。反复思索后,他决定将科技和创意植入山西特产中来吸引本土一线特产龙头企业,用电商销售的方式来联合他们。在促使企业抱团的模式成形后,最终实现打造山西科技创意特产联合电商品牌。
随手打开一个印有象棋“马”字的圆形盒子,看到里面是绿色的茶叶。“根据象棋的游戏规则,我们分别定制了红色和绿色的圆盒,红盒里放的是红茶,绿盒里放的绿茶,用完以后,还可以当棋子使用。”李皆宁说,这个十六晋果方便盒,是一款联合7家一线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的,选以山西特有各类优质干果集中为一个礼盒,食用完外盒还可做收纳之用。
文化创意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发广泛,以前“土里土气”的农业产品变得时尚、温暖、有趣,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味蕾,更能品出家乡的味道,讲述家乡的故事。
4做最时尚的荔枝酥
陈统奎2014年,创立了“火山村”荔枝品牌,向外界出售村里的古法种植荔枝。火山村的荔枝坚持三条原则: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使用低毒低度农药。这些荔枝卖火了。这令陈统奎相信,自己在做一件对的事情。他眼看到自己在推动故乡转向自然农法种植荔枝。
随后陈统奎去台湾学习了微热山丘凤梨酥,看到了台湾人怎样做出又酷又时尚的产品。返回大陆后,就研发出了火山村荔枝酥1.0版。“用最好的荔枝干,用最时尚的设计,不放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打造海南岛最酷的一款伴手礼-- “大器大荔”
在市场定价策略上,陈统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高端定价,火山村荔枝酥的市场价格跟台湾高品质凤梨酥价格不相上下。陈统奎这样解释:“火山村荔枝酥不是土特产,不是便宜的代名词,而是从海南岛走出来的‘礼品’,它的品质和标准应该是世界级的,承载‘从乡村出发,从世界回来’这样一句口号。”
他领着乡亲给博学村搭建民宿,修环山自行车赛道,还参与发起返乡大学生论坛。期望把一个传统落后的家乡,转型成为结合自然农法农业、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故乡。
5给每棵枣树起一个名字
用创意、用文化、用商业的力量帮良心农户有尊严地走向市场经济。三年前,刘敬文被一位叫做阿吉的老人邀请到家里做客,并且在一棵500岁的小圆枣树前面听了小圆枣的故事,小圆枣是维族祖先留下的,在祖先生活最难的时候,它带来了幸运,虽然小圆枣现在不值钱,但却不能砍掉它,小圆枣是维吾尔人的恩人,要好好对它。
刘敬文被感动了,他决定用创意,让这些小圆枣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让这些老人们能够生活的更好。于是发起的小圆枣认养项目,认养人可以给枣树起名字,有一位认养人认养了三棵树,这位认养人说要三棵亲亲热热在一起的树,用以代表自己、孩子和太太。有用户一下子认养了十棵树,把自己最喜欢的十个武侠名字作为枣树的名字。出乎意料得到特别多朋友的支持,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人参与了小圆枣树的认养。为了让认养的人们可以看到自己枣树的生长情况,决定给枣树拍照。他们募集了一批旧相机,教会农户的孩子拍摄,让孩子们拍摄自己的枣树,拍摄自己的家乡。
再后来,刘敬文创建了网络公司“维吉达尼”,就是维语“良心”的意思,来帮助新疆农户们出售农产品。三年后,小小的“维吉达尼”在新疆拥有了约2000家合作农户。他想用商业的力量,让善待土地的人们能一直守护着故乡。
“农夫”们多年前从乡村来到城市,如今又从城市回望乡村。他们倡导年轻人回望故乡,呼吁这个国家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关心阳光、雨水和乡土,努力用文化创意、互联网思维等新思路、新想法来打造乡土产品,通过讲故事、重体验等方式让传统的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不仅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乡村文明和价值重建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中国农业新闻网(2016-5-9)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