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目前全国耕地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等相关标准均为行业标准,虽然各部门按照自己制订的标准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但由于各个行业标准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侧重点不同,不能全面反映耕地质量真实状况,形成的成果对于国家制定耕地质保护政策、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指导性不强,导致耕地保护工作比较散乱,目标不够明确,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出台耕地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的一部国家标准,来统一指导各项工作。
《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的出台,有助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有利于推动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对于促进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强化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甘肃来说,目前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低产田比例大、退化严重、耕层有机质含量和补充耕地等级低。再加之,“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继续实施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耕地休耕试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如何因地制宜的指导开展各项目工作,评价其工作成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的制订,将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工作,科学、真实的反映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和耕地质量保护成效,将会有力地促进全省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来源:农民日报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