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肇东市依托区位优势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2017-03-14

“我家大棚在开春时种香瓜、西瓜,到秋天种点黄瓜、豆角、柿子,冬天种点大白菜叶、臭菜、小萝卜……咱农民不再是春天种地、秋天收获,而是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的‘工薪阶层’,同时也让群众一年四季都吃上了物美价廉的地产新鲜蔬菜”。肇东市肇东镇果蔬生产基地种植户王成介绍说,棚室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我家现在有一个温室4个大棚,一年能出二三茬菜。现在一个大棚年收入1万多元,一个温室年收入2万元左右。

“T”字型框架,沿路沿线由外向内逐步规模拓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蔬菜产业带;坚持更新与新建相结合,以肇东镇展望设施蔬菜示范园区、黎明镇蔬菜综合示范园区等科技园区为牵动,沿产业带集中打造10个市级精品蔬菜标准园,辐射带动蔬菜产业区域性规模发展。瞄准绿色牌、生态牌和地方特色牌,引导经营主体在发展高端菜、设施菜、品质菜、文化菜等方面下功夫,逐步改变种植品种、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目前,全市蔬菜棚室总量达到1.8万栋,做到设施、技术、规模同步推进,同步提升。通过推进生产经营智能化、病虫防控生态化、肥料投入无害化,整合项目资金130万元,以物化补助的形式向蔬菜园区发放生物有机肥600吨。同时,挖掘蔬菜休闲观光采摘多重功能,整合蔬菜产业文化内涵,大幅提升蔬菜产业价值。沿301国道,重点打造黎明镇珊树村甜嫂合作社和姜家镇天地良缘两处蔬菜休闲观光采摘园,放大园区蔬菜的品牌效应、增值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今年,肇东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蔬菜、鲜食玉米、有机杂粮等种植面积。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经济作物、杂粮、饲草饲料总面积发展到60万亩,完善提升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蔬菜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达到3600个,新建复合型经营主体17个、完善24个。进一步放大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服务“双轨制”改革效应,通过创新放活,经营性科技服务组织达到30个;推动智慧农业合作项目落地,启动建设智慧农业创业广场、农业信息手机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重点项目,打造10个以上以智慧农业为核心的高科技园区。 (霍永祥 车彦旭 记者 奚盛鑫)

来源:黑龙江纱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