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桦川东旺合作社蔬果种植有“智慧”

2017-04-05

本网讯(张静)3月16日11时40分,桦川县东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室外温度虽然只有零上7度,智能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却达到了28.2度。大棚内无人看管的蔬菜遭受着高温的“炙烤”,都耷拉着“脑袋”蔫儿了起来。这时,大棚上的通风玻璃自动打开,一丝凉风吹过,绿油油的蔬菜随风摆动,惬意地舞动“身躯”。

合作社理事长李冬介绍,这种智能温室大棚的每个造价在40万元,没有一砖一瓦,由钢筋骨架、棉被、玻璃组成,配有循环给水系统,不需要烧煤、烧柴,全靠太阳能取暖。大棚还可拆卸,便于场地搬迁和二次出售。

对于为什么智能大棚能自动打开通风玻璃的问题,李冬笑着带领记者走进大棚内,指着挂在墙上的白盒子说:“这是一个智能控温系统,别小看这巴掌大的小白盒儿,你只要在这上设定数值,它就会自动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我现在设定棚内最高温度是28度,刚刚应该是超过28度通风系统就自动打开了,等温度降到设置的最低温度25度时,通风系统会自动闭合,湿度过低还能自动滴灌。这一个控制器才几百块钱,却省去了我大量的人工费,今年我打算再建8栋,我已经去厂家看完产品了,现在第四代智能大棚比这个还先进,管理大棚都不需要来合作社,在家拿手机动动手指头就能遥控,现在种菜真是太方便了。”

李冬介绍,东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月5日,并在当年搭建了2个智能温室大棚和8个超大型冷棚,凭借着合作社成员们多年的种植蔬菜瓜果经验,当年实现无公害蔬菜产量15万公斤,产值超过150万,利润实现13万元。“第一年是试验阶段,在温室大棚里种的主要是反季蔬菜和热带水果,冷棚种的是桃子、火龙果等各种果树。经过一年的观察,智能大棚里的瓜果蔬菜当年就见到了效益,冷棚里的树苗也全部成活。今年预计年产各类绿色有机蔬菜瓜果25万公斤,产值可达600万元;果树成熟期是3年,成熟后可持续采摘30年,明年果树达到产量峰值可产50万公斤,产值可达1200万元,实现利润超过500万。”李冬高兴地说。

和李冬一起高兴的还有最初流转土地的19户农民,共计流转12年118.05亩土地,李冬一次性向农民发放12年近100万元的流转资金,合作社社员在这里打工,男的每个月工资3000元,女的每月工资2000元,一年可干10个月左右,让贫困户当年直接脱贫。

今年,东旺蔬菜合作社还要继续建造8栋智能温室大棚和30栋冷棚,在传统销售的同时搞采摘、农耕体验、认领果树和农家乐。“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我认为完全符合我们合作社发展进程。今年合作社的采摘果蔬品种将达到20多个,全桦川乃至佳木斯都不一定有比我们种类还多的,尤其是我们的大樱桃、火龙果等高端水果,都属我市首例种植。今年合作社还将搭建全程可追溯系统,所有大棚内都安装多个探头,让认领果树的顾客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自己认领的果树生长过程,并设保底。拿葡萄为例,一颗葡萄架是88块钱,所有产量归认领人所有,如遇到特殊原因低产的话我们保底2.5公斤。”李冬说。

来源:桦川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