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本网讯(赵敏黾) 谷雨一过,大庆市从南到北的乡村里人影攒动,各种大小农用机械开始出现在田间地头。今年,全市计划播种面积1128万亩。目前,全市春耕生产正稳步推进。据了解,按照“抗灾害、抢农时、保春种、夺全苗”的总体要求,我市抢前抓早,提升标准,强化服务,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快速掀起春耕生产高潮,确保春耕标准质量不降低,确保各种农作物全部播在丰产期。
突出一个“早”字
“大哥,今年的地要早种啊。”这句话,成了春耕期间,基层干部与农民最多的一句对话。
为啥?拿包村干部的话说:“克服赶趟不着忙的思想呗,延误了农时,就等于延误了兜里的钱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为了让农民把地种在“腰窝”上,我市结构早调整、任务早确定、资金早筹措、物资早准备、科技早培训、育苗早扣棚、水田早插秧、旱田早整地、大田早播种、春种早掀潮。牢固树立“违误农时就是灾”的思想,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时间抓好备春耕生产。
眼下,全市百万农民已投入到抗春旱、保春种、夺全苗工作中来。因为抓住了农时,也就避免了播期拖后、种瞎地、秋收产生水苞米现象出现。
坚持一个“抗”字
“这井,合上闸就能出水了。”农民们指着汩汩而流的井水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水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2.3万眼机电大井、2.4万眼机电小井以及泵站,春耕前就进行了全面检修,全部达到合闸出水状态,保障春耕时期用水需求。
“提前做好干旱、低温、内涝、风灾、雹灾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今年我市提前做出了部署,把抗春旱、防夏旱作为备春耕生产的重点,科学开发天上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全力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源建设标准,挖掘抗旱水源潜力。做好打井、焊罐、接电、修泵、建站、通渠、埋管等抗旱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雨洪资源利用和人工增雨作业,坚持蓄水、引水、提水等水源建设,实施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满足抗旱水源需求。
狠抓一个“抢”字
“农时等不得,抢时间就是抢墒情。”这句话,是农口部门领导和基层村干部的共识。
眼下,我市抢墒情、抢蓄水、抢农时、抢积温,做到秋霜春防。
据了解,我市根据不同作物的播期特点,组织群众保墒整地、抢墒播种,适时早播。旱田播种,第一积温带的南部乡镇,抢在5月5日前全面完成播种;第二积温带的北部乡镇,在5月10日前全面完成播种。
水田虽然还未插秧,但棚内的秧苗已长势良好。按照5月25日前插完秧的总体要求,倒排农时,抢在4月15日前完成育苗播种,坚决不育5月苗;不仅如此,还要抢蓄桃花水,早泡田、早插秧,坚决不插6月秧,确保各类农作物种在腰窝上,播在丰产期。
确保一个“快”字
今年,春耕的又一亮点是资金快筹措,物资快下摆,机具快检修。
今年全市备春耕生产种植业约需资金26亿元,为了让农民种地不误农时,全市上下引导农民通过金融信贷、自筹、余粮变现等方式,筹措春耕生产所需资金。采取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扩大支农贷款投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简化信贷手续,加快贷款发放等形式,及时足额保证春耕生产资金需求。
为了让农民种好地,我市的农业、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部门积极配合,在全市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会战和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强农药、化肥、农膜等大中物资质量抽样检测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行为。高频率、多层次、大范围地开展种子市场执法行动,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越区销售、非法转基因种子进入市场。
达到一个“精”字
今年春耕的另一特点是,扩大种植“含金量”,做到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
据我市农业专家讲,当地温稳定通过6℃时,耕层化冻情况就已达到整地要求。在这一点上,全市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作用,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实施规模连片作业,标准化整地。
“灭茬、整地、起垄、镇压一条龙作业,防止跑墒失墒,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体现了一个“精”字。
在今年的春耕之前,我市便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并搞好平衡施肥、精确施肥技术培训,增施有机肥,推广生物肥。
土,化验了。地,耕完了。最后一步,便是精选种子。今年,我市实施精量点播、科学合理增加密度。旱田,豁大沟、滤足水、坐肥水,做到一次坐水抗春旱、防夏旱,一次播种保全苗、出壮苗。总之,提高各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到位率,切实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落实一个“推”字
要想种出高产田,就要成为种田“明白人”。今年,我市在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上做足了文章。
根据种植结构调整需要,选好对路品种。在这一点上,玉米等作物品种选择适地适种,坚决禁止越区种植或种植“满贯”品种,确保作物安全成熟。
据市农委的相关人士讲,按照种子部门提供的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要求,我市确定本地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解决种子多乱杂的问题。今年,水稻将扩大稻花香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籽粒玉米重点发展高淀粉、高蛋白、高赖氨酸品种,满足加工企业需要。
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粮豆轮作、种养结合等耕作模式,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水稻集成推广抗逆品种+智能浸种催芽+大棚旱育稀植+侧深施肥+钵育摆栽+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玉米集成推广耐密早熟品种+抗旱节水+生物防治+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模式以及“大垄双行”等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总之,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作为农业增产、增效的重点工作来抓,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提质增效的贡献率。 (大庆日报记者 卜宪玖;大庆网 编辑:石 晶)
来源:大庆市农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