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本网讯(赵敏黾)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同区祝三乡紧紧围绕省、市、区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整合区、乡、村三级扶贫力量,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机制方法,强化保障措施,实行乡村联动抓落实,在“精准”上夯基础,在“落实”上求突破,重点做到了“四个到户”,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观念引导到户。该乡把更新观念作为扶贫的先导工作来抓,引导贫困群众转换脑筋,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起勤劳致富、摆脱贫困的信心。逐步引导贫困户把握经济规律,帮助贫困户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需要啥就种啥,什么收益高就发展什么,避免盲目性,充分发挥贫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平桥村的贫困户梁国昌和张平顺往年种的都是玉米,今年在村干部的引导带动下分别种了15亩西瓜和8亩香瓜,由合作社帮助技术指导和销售,预计均可实现收入4万元以上。
思路谋划到户。对有能力增收的贫困户,积极出点子、传信息、指出路,为全年的生产出谋划策。今年,在全乡包扶干部的谋划下,有12户贫困户到扶贫基地从事棚室生产,有26户种植经济作物,309户从事庭院养殖业,108人找到打工的岗位。群众村的贫困户刘万友家,因病导致贫困,债台高筑,在乡村干部沟通协调下加入到食用菌扶贫基地,从事生产经营,预计6个月可收入3万元,剩余时间还能从事其他工作。
科技传授到户。这个乡坚持“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畜禽养殖、棚室果菜、西瓜、香瓜、小麦、水稻、花生、葵花、甜菜等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实用推广普及。今年全乡70%的乡村干部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保证了把农业实用技术及时送到户。
项目落实到户。通过外引内联,牵线搭桥,不断拓展扶贫项目,引导贫困户到平桥村西瓜棚室小区、双成村食用菌小区、建权村小麦水稻示范区、大青山花生小区等规模生产项目区进行生产经营。建权村赵子坤因病导致半丧失劳动能力,今年带22亩地加入了万仓谷物种植合作社的小麦示范区,该示范区都是采用机械播种、机械收割,采取春小麦复种燕麦草的两茬种植模式,他自己不用动手就能实现年收入万元以上。
(特约记者 刘江 大庆日报记者 红军;大庆网编辑:石 晶)
来源:大庆市农业委员会
上一篇:肇东市 树带里飘出蘑菇香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