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农民所长”的“科研经”

2017-06-07

本网讯(左鑫)在鹤岗市农业战线,有这么一位所长,他扎根基层三十多年,农民味十足。如果不是经人介绍,可能很多人想不到他会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是一位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都非常著名的脱毒马铃薯研究专家。他就是鹤岗市农业科研所所长姜洪伟。

市农业科研所隶属于市农委,是一家专门研究农作物新品种的科研机构。1982年从北安农校毕业后,姜洪伟就来到这里,一干就是35年。这期间,他当过普通农艺师、副所长、所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把对业务的钻研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科研所承担了国家农业部和黑龙江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工作后,姜洪伟更是带领全所科技人员把全部心思放在对脱毒马铃薯新薯种的研究上。

5月25日上午,当记者在农业科研所看到姜洪伟时,他和同事正在大棚里移栽马铃薯苗。姜洪伟指着这一株株幼苗对记者说,别看这些幼苗细小如针,可由于它们都是经过脱毒的马铃薯品种,所以能长出非常优良的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家常蔬菜。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在生长期间最容易被病毒侵染,造成退化,产量降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农业科研所早在十几年前便开始引进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采用生物技术进行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多年来,姜洪伟总结出了一整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建立并完善了黑龙江省东北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立健全了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使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其中,自主研发的“喷雾式无土生产脱毒小薯”技术,平均单株产小薯100至120粒,此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我市马铃薯项目也先后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次荣获省农业“丰收计划奖”。市农科所因此也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黑龙江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技术依托单位。同时,被中国作物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吸纳为“团体会员”单位。

一个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小科研所,竟然创造出如此不菲的成就,原因何在?姜洪伟说,是因为他们有一支爱岗敬业的钻研队伍。可科研所的技术人员却说,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姜洪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为了我市脱毒马铃薯事业的发展,他顾不上照顾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在老母亲先后两次到外地住院期间,他从未陪伴,每次都是把母亲托付给妹妹们轮流陪同前往。每年从三四月份开始,姜洪伟就很少出现在办公室里,每天的行程就是家、实验室、育苗大棚和种植基地。在每年5月上旬脱毒马铃薯种植期间,姜洪伟每天都是清晨五六点就带领他的技术人员下地干活。就在前几天,他和几位同事在新街基四号楼站点等通勤时,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走过来问:“有扛沙子的活你们干不?”哈哈,原来这位男子把身着劳动服的姜洪伟当成“大板锹”了。也难怪,谁让姜洪伟的穿着实在不像个知识分子呢。

姜洪伟是所长,更是研究员级别的专家。可全所人都喜欢叫他“农民所长”。面对这样的称谓,姜洪伟总是欣然接受。因为在多年的共同钻研中,他的心早已和全所技术人员的心连在了一起,那就是为了让更多农民种上更加优良的脱毒马铃薯种子而加倍努力,在他们挚爱的岗位上继续钻研,为我市马铃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是的,市农业科研所钻研的脱毒马铃薯技术,让名不见经传的小科研所而名扬省内外。成绩有了,但绝不能满足。今年,市农科所又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那就是结合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优质蔬菜品种。目前已新建十个大棚,引进并种上了黄瓜、芹菜、西红柿、辣椒、油麦菜等各种绿色蔬菜。相信,在姜洪伟的带领下,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高档次的蔬菜种植科技园区必将成为一个为市民提供优质蔬菜的种植基地。

来源:鹤岗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