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大庆“猪经济”处于效益上扬阶段 迎来了“艳阳天”

2017-06-21

本网讯(赵敏黾) 随着猪肉市场的跌宕起伏,生猪走势在一路下滑的运转中,从去年开始迎来了它的“艳阳天”。

“现在的生猪是6.7元一市斤,单从价格上看下滑了,但玉米价格也在往下调哇,所以说养猪现在看还是赚。”采访中,养猪大户韩宝菊说。

韩宝菊是肇州新福乡宝福记猪场总经理。这几天,她正张罗着再进一批猪仔儿。拿她的话说,现在之所以有买仔猪的欲望,是根据自己总结的经验:“养二年半左右,就要赔一年。”所以,不管猪价高低,都要“咬牙”挺住。只有坚持下去,才有生存和赚钱的空间。

在萨尔图区李清明家的养殖场里,主人正从一栋猪舍巡视到另一栋猪舍。据李清明讲,他养殖800多头生猪,一年挣了24万元。

在大庆市,靠养猪过上抬头日子的并非李清明一人。

对养猪有着特殊的“情结”的大同区林源镇,5000户农民,就有4000户养猪。

为啥?

“养猪,收入是全镇农业总收入的五分之一,是畜牧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呢。”林源镇负责人自豪地说。

说起养猪,林源镇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秘诀。据大同区畜牧局负责人讲,就是养“跨年猪”,一年半出栏,这样的猪肉口感好,能卖上好价钱,人家吃了第一次,还想吃第二回。为此,镇里提出养“绿色生态猪”的口号。一是走高端市场,瞄准高消费群体的路子。二是走系列生产,发展自我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拉长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

养猪人多情的背后,其实是养猪户们一如既往的努力与坚持。因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惟有坚持做好,才能占据市场制高点。

日前,记者在市畜牧兽医局获悉,从年初以来,虽然生猪价格有所下降,但玉米价格也在下调。猪粮比为8.9,属于轻度上扬阶段,养猪户仍然盈利。但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二季度全市生猪出栏大约在140万头。

猪多了,就需要有条产业链来延伸。

这边,养殖户在养。那边,屠宰、加工生猪的企业也随之兴起。

坐落于肇州县境内的大庆一口猪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3亿元。是我市惟一一家集绿色生物饲料加工、绿色生猪饲养和屠宰、绿色冷鲜肉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猪产业链企业。

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下的工人们,从屠宰到分割,大约需要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有几名工人开展流水作业。

精分生产线上,猪身上高附加值的产品被精挑细选出来,进行单独销售,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像天梯、眼线、内脏、板油等这些产品的附加值都非常高,板油在华南地区非常受欢迎,每斤能卖到30多元。”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一头生猪从上线到进入冷库,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

生产中,企业安装质量全程记录系统,与畜牧服务监管平台联网,对每一斤猪肉产品进行定位跟踪,实现饲养、屠宰、贮存、运输、上市全程可追溯。

为减少一口猪冷鲜肉从车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让消费者享受到最大的实惠,公司线上线下双线销售,产品已打入北上广、东三省、内蒙、四川、西藏等地的10余个大中城市。

在大庆市,不仅有“一口猪”这样的加工企业在运转,全市年加工能力在10万头以上的企业就有6家。

今年,大庆市在生猪产业上再加力,争取项目,引进优质品种,支持龙头,壮大规模,拓展链条,一系列有力举措,必将收到明显效果。

如今,养殖户们的积极性高涨,买猪仔、卖生猪的车辆,频繁地出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 (大庆日报记者 卜宪玖;大庆网 编辑:王爽)

来源:大庆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