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能人工程”带活大庆市大同区基层党建 领着村民致富

2017-08-28

本网讯(赵敏黾) “现在是调结构的探索期,咱先摸着石头过河,趟趟路,今年看看哪样好,明年咱就甩开膀子干起来。”晚饭后,大同区双榆树乡向阳村党员王井录,跟合作社的几个社员坐在自家门前商讨着。

“种药材,咱得先学技术,要不然怕整不好。”

“我看种大蒜行,价钱高的时候多,低的时候少。”

“这两年毛葱挺好卖,价格还不错,可以试试。”

围在门前的十几个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作为集中赢合作社的领头人,也是一名党员,王井录有着自己的想法:“打铁先得自身硬,先把方向定好了,技术、人力、资金都筹备齐全,把市场看好了,咱就脚踏实地地整,错不了……”

在基层党建建设中,大同区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一个党员带动了一个村,一个队伍带活了一个产业,“能人工程”收到了良好成效。

祝三乡紧紧围绕“发展、服务、民心”三大主题,巩固“13557”党建模式成果,把党建品牌工程向农村延伸,形成了“一支部一亮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看看巨宝村建立的“党员微服务责任区”,按照遵循民心党建、亲民近民的原则,党员干部入户走访“认亲戚”,如今已深入村屯200余次。那家有问题,就地帮助解决,谁有意见、建议,畅所欲言;还采取5个培养的方式,建设梯队式党员人才方阵,发掘、培养的党员10名能人,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干工作,得有抓手,他们开展了7项载体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今年到现在,全村党员干部为群众解决困难20多个,还有一些解答政策咨询、调解纠纷等,也是“家常便饭”。

再看建权村,他们创建了“党员经济产业示范圈”,打造了1支头雁队伍,6名屯长带头发展了3个品业,建设规模种植小区7个,引导农民壮胆子、迈步子,充分调动农民结构调整积极性。目前,有效带动村民50多人发展经济作物近两万亩。

祝三在党建上注重党员示范带头,八井子乡也同样务实。他们注重实效、突出特色,通过重点研究和个别解读,把各村优势和差距分析个清清楚楚,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村级党建工作助推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坚持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创新典型培育机制。

公民村党支部书记郭兴组织9名党员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筹资270万元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大白沙花生2600亩、无籽西瓜200亩、辣椒200亩,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看看这组数据,挺打人的。

明年,合作社计划将公民村大岗子四屯、五屯的5500亩土地全部纳入合作社经营,带领更多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基层党建工作,双榆树乡啥思路?简单总结就是:按照“点上出经验、线上抓党建、面上促推动”的思路,以“点、线、面”为框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体的就是建立千亩党员带民致富创业基地,引导农民创业增收。

这几年,向阳村党员王井录带头建立了集中赢合作社,通过置换与流转方式,流转土地510亩,带动本村12户党员农户和56户群众农户,种植大蒜、辣根、毛葱、高粱、板蓝根等经济作物共计1100亩。

在种植上,采取“间、混、套、复”的耕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使土地利用率提升1倍以上。同时配套机电井2眼、大型喷灌2套,实现了抗旱保收。用社员的话说,这叫“种地不看天”。

今年,王井录在研究市场需求上下了功夫:“现在种地得看市场啊,最好是找到买家再下籽,那才准成。”这不,合作社在经营上,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施肥、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共享效益”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产品订单与市场直接对接,有效促进产销衔接,综合亩效益将达5000元以上。

“咱是党员,模范不敢说,只要大伙信任,咱就一起干。”这不,王井录将耕作模式和成熟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带动精准扶贫户刘振柱种大蒜,要实打实地帮助贫困户“摘帽子”。

(大庆日报记者 王洪军;大庆网编辑:王爽)

来源:大庆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