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本网讯(左鑫 宋世卓 记者耿向文)庄稼收获后,大量的秸秆留在耕地里,除少部分被农民收回家喂牲口、当烧柴外,大部分被付之一炬焚烧在田里,严重污染环境。可经过鹤岗市东山区东方红乡积极探索,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却改变了该乡历史上秋收后大片田野“狼烟四起”的局面。今年秋季以来,东方红乡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在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走“合作社+企业”合作之路,通过秸秆打包回收、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让昔日田野上的“一把火”变成如今的“一沓钱”,在实现秸秆“变废为宝”的同时,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东方红乡现有耕地面积近14.5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有10万余吨。每到秋、春两季,阻止农民焚烧秸秆成为乡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为阻止农民焚烧秸秆,乡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严防死守搞监控,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禁烧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为从根本上解开症结,该乡积极与域内合作社和企业沟通,引进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为农民禁烧秸秆疏通道路。据了解,此项目就是利用秸秆还田机、搂草机、打包机联合作业,把往年被废弃的秸秆通过打包机械打捆回收,进行加工处理,力促合作社和企业共赢。
工作中,合作社利用自身的机械优势,在农闲期间为企业提供秸秆打包回收作业,秸秆粉碎、搂草、打包联合作业,一台(套)设备每日可作业300亩,处理秸秆约100吨,增加了经济收益;企业则将秸秆进行加工转化,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由传统的焚烧变为现在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秸秆附加值。初步测算:每吨秸秆回收成本约150元,每吨秸秆经加工制成生物质颗粒约0.75吨,售价约为340元(450元/吨)。
据介绍,打包后的地块干净无残留,为农民秋整地和春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深得农民认可,农民再也不用因焚烧秸秆而担心受处罚。秸秆回收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农民种地成本,企业由回收向深加工转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另外,秸秆的回收利用,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焚烧秸秆陋习。同时也改善了空气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
来源:鹤岗农委
上一篇:龙头企业助力恩施湘西产业扶贫
下一篇:林都绿色农产品抢眼广州展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