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1
短短数日,桦南县闫家镇大张家村贫困户季凤兰就像换了个人。以前因家中有病人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收入得不到保障的她,对未来十分迷茫,甚至有自暴自弃的念头;如今在腾达肉牛养殖合作社上班,每月至少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不说,还能学到养殖技术,这让她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和季凤兰差不多的,还有同村的15户贫困户,这样的改变源于大张家村的扶贫项目腾达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启动。这几天,大张家村村委会主任吴成伟一直在合作社帮大家忙活着。冬天已到,给首批60头“扶贫牛”备足草料,做好保暖是当务之急,同时,他也不忘了向社员们宣传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为大家鼓舞干劲。
吴成伟说:“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实现。咱们合作社运转起来之后,每半年就能出栏一次,社员一年的收入两三千多块钱,长远下来,不仅能脱贫,还要致富,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
这里的每头牛对应的既是脱贫的保障,更是致富的希望。看着自己养殖的牛儿一天天成长,季凤兰看到了新生活的开始。她说:“我在这帮些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个月能收入一千多块钱,年底还能分红一千多块钱,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这都要感谢市委的扶贫好政策。”
吴成伟说:“我们现在村里是65户贫困户,有16户已经加入了这个合作社,到年底这16户脱贫是不成问题的。在整个扶贫工作中,我们的理念与全会提出的‘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扶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谋而合。剩下的49户贫困户我们准备以贷款的形式都加入合作社,争取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
在桦南县有许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用产业项目为贫困户造血。在梨树乡和土龙山镇,蔬菜大棚既能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可以打工挣钱,同时也有陆续建设的“扶贫大棚”来鼓励贫困户今后自主经营。
桦南县龙巍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袁树彬说:“村里有的身体不好,出不去打工的贫困户,我们就吸收到企业干活。忙的时候以每小时10块钱计费,或常年的一个月都两千多块钱,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虽说今年大家都憋着劲儿要摘掉贫困的帽子,但贫困户们底子薄、能力弱,还存在着返贫危险,为锁住脱贫攻坚成果,桦南县在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新建总装机容量7.5兆瓦的村级光伏扶贫发电站27个,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可带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户,确保受扶持户年收益3000元,持续收益20年。
梨树乡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孟凡梅说:“我们从光伏方面看,今年这个产业投入得还是比较好,我们纳入60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他享受这个扶贫待遇,明年再有返贫的,我们还往里纳入。因为都是村上的集体财产,我们都用在贫困户身上。”
为了让贫困户们脱贫有底,增收有道,发展有望,在桦南县的许多贫困村奏响了产业扶贫的主旋律,让“输血”变成“造血”,助脱贫同时促发展。去年以来,桦南县整合资金2.35亿元,实施光伏发电、棚室瓜菜、食用菌、特色养殖、中草药等5大类20大项95个项目,带动4935户,年人均增收1560元,实现8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记者吴双甄雨兴)
来源:佳木斯日报
上一篇:河南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